繞境所在地的台南市中西區,是台南地區的廟宇、古蹟密集區,由於早期的台江內海「五條港」行經緣故,這裡曾經是台南市的市中心所在地,現今的台南人喜歡叫這裡「舊市區」,成為台南最有古風的地帶,近年來更相繼成立及籌備所謂的「五條港文化園區」、「台江黑水溝國家公園」等,發展府城文化觀光。

台江內海是一個所謂的「潟湖」,明文記載於17世紀之後,由於潟湖自然的淤積陸化,當時府城類似商業工會組織的三郊(北郊蘇萬利、南郊金永順、糖郊李勝興),利用淤塞的河道闢建五條港,讓五條港成為府城經濟、交通、文化演進的重要街道及府城命脈,不過隨著安平港完工,清代道光年間後五條港才漸漸退去風華,日治時代之後接近消失,1980年代後的政府更興建現今有名的「海安蚊子地下街」,截斷五條港舊有遺跡。



五條港是五條河道,分別有大大小小多個港口,這五條港分別是新港墘港、佛頭港、南勢港、南河港及海安港,延伸至內陸現今西門圓環一帶,府城的廟殿多半興建於五條港周邊,例如上次迎媽祖時拍照的「接官亭」風神妙,就在五條港的「南河港」岸邊,現今的新美街就是早期的碼頭街道,其中的「帆寮街」,因舟帆聚集而得名,碼頭位置大約在現今開山宮外,汕頭魚麵的地方。

根據最近慈蔭亭建醮相關新聞說法,慈蔭亭在一百多年以前的一次暴風雨中曾經被沖毀,當時廟內的文物,神尊皆有流失,大水沖走的慈蔭亭「三媽」神尊經過漂流到了高雄市旗津的中洲地區,因緣際會之下獲得當地居民建「慈世亭」奉祀,香火也日漸鼎盛,慈世亭三媽後來降旨尋找祖廟,才促成了現今兩廟的密切往來關係,這次慈蔭亭重建後的建醮特來參與,並且在送天師繞境中江醮番編號移至大天后宮之後,以示尊重。

高雄慈世亭的陣頭數量是今天繞境中最多的,在順天社的台灣獅陣之後,緊接著是有該社美眉跳民俗舞蹈拜廟,府城廟會中的女子「民俗舞蹈」濫觴據說起源於東方藝術團,近幾年來有大批這樣子的藝術團隊加入繞境拜廟行列,後來回家統計,今天共有三場這樣的舞蹈社團出陣。

順天民俗社民俗舞蹈





高雄郭王會大二爺




高雄郭王會黑旗白劍將軍



慈世亭轎前開路-宜蘭四城總蘭社



慈世亭觀音佛祖聖駕,造型為仿照南海「普陀巖」





在慈世亭之後,則是由府城祀典武廟通過,府城祀典武廟也是清代的官祀廟宇,位在永福路上,廟的後方則是赤崁樓,同樣位處中西區。祀典武廟曾經在幾年舉辦過送天師繞境,根據現今許多資料,當時的規模也是盛況雲集。廟內的清代賜匾「大丈夫」,名列府城四大名匾之一。



祀典武廟周倉關平太子



祀典武廟關聖帝君聖駕



接下來通過武英殿的則是府城開基武廟,開基武廟是1669年所建全台灣首座關帝廟,故原名為「開基武廟」。開基武廟位在現今的新美街上,早期五條港時代的「抽籤巷」中,由於開基武廟關係,廟前稱為「關帝港」,現今則是為了與後來官祀的祀點武廟區隔,也有人稱其為「小關帝廟」,繞境頭旗中現今仍加上「關帝港」開頭。

開基武廟陣頭--內門振宗館「羅漢門」民俗舞蹈





內門振宗館—兩廣醒獅



關帝是中國歷代相當重要的信仰,關聖地區除了多種別名,宋、元、明、清朝代同時也有多種皇帝加封的稱號,例如元朝至順年間的「顯靈威勇武安英濟王」,清朝順治年間的「忠義神武關大帝」等,廟方也有將這些敕封名號帶在繞境隊伍的繡旗上,開基武廟的神轎沒有帶出神尊,而是請出明崇楨間的「顯應昭明翊漢天尊」名號牌位。





開基武廟後則是轎番編號第五的「和勝堂」,和勝堂位在普濟殿後方,主祀玄天上帝,和聖堂請來的駕前陣頭是台南地區頗具盛名的「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」,又名「老古石如性慈敬堂」,家將成員為刑具、文武差、大二爺、甘柳以及盧清韓德的編製,這也是今天送天師繞境中,唯一的一團家將團隊。

台南和勝堂大二爺將爺




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家將-刑具



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家將-文武差



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家將-大二爺



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家將-甘柳將軍



全臺白龍庵如性慈敬堂家將-盧清韓德



台南和勝堂玄天上帝聖駕





台南和勝堂之後,接下來則是開基共善堂來到武英殿。

延伸閱讀
府城六興境慈蔭亭(2008丁亥開基共善堂送天師遶境)(共七篇)
2008府城迓媽祖 (共四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ncany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